氢气气体分析仪操作规程标准

2025-10-13  来自: 郑州弘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16

氢气气体分析仪的操作规程标准需结合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及设备特性,涵盖启动前检查、操作步骤、安全规范、维护保养、故障处理等全流程,具体如下:


氢气气体分析仪操作规程标准


一、启动前检查与准备


设备完整性检查


确认仪器外观无破损,连接管路、接头无泄漏(可用肥皂水或便携式检漏仪检测)。

检查电源、接地、防爆等级(如Ex d IIB T3)是否符合现场环境要求,电源电压波动范围≤±10%。


传感器校准与标定


使用国家认证的标准气体(如1%VOL氢气/氮气混合气)进行零点(清洁空气)和量程校准,误差应≤±3%FS。

校准周期:常规每6个月一次,高精度场景(如燃料电池制氢)每3个月一次;新设备或维修后需重新校准。


环境条件确认


安装位置:氢气密度小于空气,应安装在泄漏源上方0.5-2米处(如储罐顶部、管道法兰);室内设备可安装在墙壁高处,传感器朝下。

环境要求:温度-20~50℃,湿度≤90%RH,避免强电磁干扰、高温、潮湿、通风死角或气流过快区域(气流速度≤3m/s)。


二、操作步骤与参数设置


启动与预热


开启仪器电源,热导式分析仪需预热30-60分钟至稳定状态;电化学传感器需避免过载(如超过量程的氢气冲击)。

启动后检查仪表显示是否正常,如零点漂移、量程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参数设置与测量


根据应用场景(如工业在线监测、实验室分析)设置量程、报警阈值(如一级报警1%VOL,二级报警2%VOL,爆炸下限LEL=4%VOL)。

启动测量模式,实时监测氢气浓度,数据可通过数字接口(如RS485、4-20mA)或无线方式传输至监控系统。


数据记录与验证


定期记录测量数据(如每小时、每日),使用标准气体验证仪器响应时间(T90≤30秒)、重复性(≤±2%)、线性度(R²≥0.999)。

对于气相色谱法,需定期检查色谱柱老化情况,更换载气(如高纯氦气)和检测器(如TCD、FID)。


三、安全规范与注意事项


防爆与电气安全


设备需符合防爆等级(如Ex d IIB T3),禁止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使用非防爆设备;电源接地电阻≤4Ω,信号传输采用屏蔽双绞线或无线方式。

操作人员需佩戴防护装备(如防静电服、护目镜),禁止烟火,悬挂安全标识,定期检查传感器状态,避免传感器中毒(如用大量程气体冲击)。


应急处理与报警响应


报警时立即撤离人员,启动通风系统,排查泄漏源;禁止在故障未排除前继续作业。

动火作业时,氢气浓度需低于1%VOL,且一级报警值≤25%LEL,二级报警值≤50%LEL,确保安全。


存储与运输


设备存放在干燥、通风处,避免剧烈震动;运输时固定牢固,防止损坏;长期存放需定期通电检查。


四、维护保养与校准


日常维护


定期清洁传感器表面(如电化学传感器避免灰尘、油污),更换滤芯、干燥剂(如硅胶),检查气密性。

对于热导式分析仪,定期检查热敏元件(如铂丝)老化情况,必要时更换。


定期校准与验证


使用标准气体(如国家二级标准物质)进行线性校准、重复性测试;对于光学法(如红外吸收),需定期检查光源、检测器性能。

校准记录需保存至少2年,以备审计或追溯。


故障排查与维修


常见故障:传感器无响应、数据漂移、报警误触发等;需根据故障代码或现象排查(如电源故障、传感器损坏、管路堵塞)。

维修需由专业人员操作,禁止擅自拆卸或修改设备参数;维修后需重新校准并验证性能。


五、特殊场景操作规范


工业在线监测:需结合工艺流程(如合成氨、加氢裂化)设置报警阈值,实时监控氢气纯度、杂质含量(如O₂、N₂、CO、CO₂、CH₄)。


燃料电池汽车用氢:需符合GB/T 37244-2018标准,检测痕量杂质(如总硫≤0.004ppm、甲醛≤0.01ppm、氨≤0.1ppm)。


实验室分析:使用气相色谱、质谱、光学法进行高精度分析,需定期验证仪器分辨率、检出限(如LOD≤0.1ppm)。


氢气气体分析仪操作规程标准


综上,氢气气体分析仪的操作规程标准需严格遵循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及设备说明书,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如工业生产、安全监测、科研分析)制定详细的操作流程、安全措施及维护保养计划,确保测量准确性、设备可靠性及人员安全。


相关推荐:


氢气气体分析仪操作规程

氢气气体分析仪操作规程有哪些?


郑州弘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主营:氢气分析仪,氢气在线分析仪,氨气检测仪,氢气探测器,气体报警控制器,氨泄漏检测仪,氨泄漏报警仪,氢气露点仪,氢气纯度仪,氢气综合分析仪,提供一站式气体分析监测解决方案.

网站地图 XML 备案号:豫ICP备17038187号-2


扫一扫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