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气体分析仪操作规程
2025-10-13 来自: 郑州弘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20
这是一份非常详尽和通用的氢气气体分析仪安全操作规程。请务必注意,在实际操作前,必须仔细阅读并严格遵守您所使用设备的厂家说明书,因为不同型号和原理的仪器在细节上会有差异。

以下规程将操作流程分为几个关键阶段,以确保安全、准确和可靠。
总则与核心安全须知
• 安全第一:氢气是高度易燃易爆气体(爆炸极限4%~75%)。操作区域必须严禁明火、静电和火花,并确保良好通风。仪器如需在危险区域使用,必须为本安防爆型。
• 个人防护:操作人员应穿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静电服、安全眼镜和防护手套。
• 持证上岗: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熟悉仪器性能、操作步骤和应急处理程序。
• 环境确认:确认仪器工作环境符合要求(温度、湿度适宜,无强电磁干扰,无腐蚀性气体)。
操作规程详解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完整的操作流程与关键决策点,您可以参考下面的标准操作程序图:
flowchart TD
A[“操作前准备
(安全/气路/耗材检查)”] --> B[“开机与预热
(接通电源/系统自检)”]
B --> C{“是否需校准?”}
C -- 是/定期进行 --> D[“仪器校准
(零点校准 → 量程校准)”]
C -- 否/校准有效 --> E
subgraph E [样品测量]
F[切换至样品气] --> G[稳定流量与读数]
G --> H[记录数据]
end
D --> I{“校准结果
是否合格?”}
I -- 是 --> E
I -- 否 --> J[“排查问题
(气路/传感器/标准气)”]
J --> D
E --> K[“测量结束
(吹扫管路)”]
K --> L[关机]
L --> M[“日常维护
(记录/清洁/耗材更换)”]
第一阶段:操作前准备
1. 外观与气路检查:
◦ 检查仪器和气路接头是否完好、清洁,无损坏。
◦ 进行气密性检查:确保所有接头连接牢固,无泄漏。对于高风险应用,应使用检漏液进行严格测试。
2. 样品气与预处理:
◦ 确认样品气的压力、温度、洁净度符合仪器要求。如果气体中含有水分、油雾、颗粒物,必须安装并检查样品预处理系统(如冷凝器、过滤器、干燥管等)。
◦ 关键步骤:管线吹扫:连接气源后,先不要直接接入仪器进口。打开气源阀门,对取样管线进行充分吹扫,排出管道内的空气或残留气体,以确保样品代表性。
3. 标准气体准备:
◦ 准备好在校准有效期内的零点气(通常为高纯氮气或合成空气)和量程气(已知精确浓度的氢气标准气体)。
◦ 确认标准气体的浓度和背景气与测量要求匹配。
第二阶段:开机、预热与校准
1. 开机与自检:
◦ 接通电源,打开仪器电源开关。
◦ 仪器通常会进行系统自检。观察显示屏,确认无报警错误代码。
2. 充分预热:
◦ 让仪器充分预热至稳定。不同原理的仪器预热时间不同(热导池可能需要30分钟以上)。预热不充分是读数漂移的常见原因。
3. 仪器校准(关键步骤):
◦ 零点校准:
▪ 将仪器进气口接入零点气,并调节至规定流量。
▪ 在菜单中选择“零点校准”功能,待读数稳定后,确认执行。显示值应调整为零。
◦ 量程校准:
▪ 将进气口切换至量程气,稳定流量。
▪ 在菜单中选择“量程校准”,输入标准气浓度值,待读数稳定后确认。
◦ 校准验证:校准后,可用另一瓶标准气进行验证,检查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第三阶段:样品测量与记录
1. 切换与测量:
◦ 将进气口从标准气切换至样品气。
◦ 精确调节样品气流量至规定值并保持稳定。
2. 读数与记录:
◦ 等待仪器显示值完全稳定。
◦ 在数据稳定后,记录测量结果,同时应记录测量时间、样品编号、环境条件等信息。
第四阶段:测量结束与关机
1. 系统吹扫:
◦ 测量结束后,必须将进气口切换至零点气或洁净氮气,对仪器和气路进行吹扫数分钟,以排出残留的样品气。这对保护传感器至关重要。
2. 规范关机:
◦ 先关闭气源阀门。
◦ 然后按照说明书指引,在软件上执行关机程序或直接关闭电源。
◦ 后断开总电源。
日常维护规程
1. 定期校准:根据说明书和质量管理要求,严格执行定期校准计划。
2. 定期点检:定期检查气路密封性、过滤器状态(及时更换堵塞的过滤器)、传感器寿命(特别是电化学传感器有固定寿命)。
3. 保持清洁:保持仪器本体及周围环境清洁,防止灰尘进入。
4. 记录归档:妥善保存所有校准记录、维护记录和设备运行日志。
紧急情况处理
• 发生氢气泄漏:
1. 立即切断气源和电源。
2. 疏散人员,并现场通风。
3. 切勿操作任何可能产生火花的电气设备(如开关、手机)。
4. 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操作。
• 仪器故障报警:
◦ 立即查看报警信息,根据说明书指引查找原因。
◦ 常见的报警有:超量程、流量异常、传感器故障等。切勿忽视报警,强行使用。
• 火灾风险:
◦ 若发生氢气着火,首先切断气源,再使用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后再次强调:本规程为通用指南,您所使用仪器的《厂家操作手册》是高行为准则,任何操作都必须以手册为准。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