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氧含量分析仪使用方法
2025-10-10 来自: 郑州弘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13
氢气氧含量分析仪的使用方法会根据具体的仪器类型(如便携式、在线式)、品牌和型号有所不同,但总体遵循一个标准的操作流程。

核心安全警告:在操作任何与分析仪相关的设备前,请务必阅读并理解厂家提供的官方说明书! 以下提供的是通用性的指南。
我们将使用过程分为几个阶段:使用前准备、开机校准、测量操作、使用后维护。
第一阶段:使用前准备与检查
这一步是确保测量准确性和人员设备安全的关键。
1. 环境安全确认:
◦ 确认操作环境安全,无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泄漏风险。如果是在危险区域操作,请确保仪器具有相应的防爆认证并遵守安全规程。
◦ 检查环境温度、湿度是否在仪器允许的范围内(通常为0-50°C,<90%RH)。
2. 仪器外观检查:
◦ 检查仪器外观有无明显损坏,传感器滤膜是否清洁、堵塞或破损。
◦ 对于便携式仪器,检查电池电量是否充足。
3. 气路连接与气密性检查(非常重要!):
◦ 取样系统: 正确连接取样探头、取样管线和过滤器。对于在线式仪器,这是永久安装的一部分。对于便携式仪器,如需连接取样软管,务必确保接头匹配并紧固。
◦ 气密性检查: 连接好气路后,必须进行气密性检查。方法通常是:在仪器入口通入一定压力(如0.1-0.2MPa)的样品气或标气,然后关闭出口,观察压力表读数是否能在1分钟内保持稳定。气路泄漏是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的常见原因!
◦ 流量调节: 调节仪器入口的流量调节阀,将气体流量稳定在仪器要求的范围内(通常为0.5-1.0 L/min,具体参考说明书)。流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传感器响应和精度。
第二阶段:开机与校准
校准是保证数据准确的基石,尤其是在进行重要测量前。
1. 开机预热:
◦ 启动仪器电源,让其进行自检和预热。传感器(特别是电化学、热导等)需要一段时间达到稳定状态,通常需要30分钟至数小时(参考说明书)。预热不充分会导致读数漂移。
2. 零点校准:
◦ 目的: 消除仪器基线的误差。
◦ 方法: 使用高纯惰性气体(如99.999%的高纯氮气或高纯氩气)作为零点气。绝对禁止使用高纯氢气作为零点气! 因为氢气背景气会干扰热导等原理的传感器。
◦ 步骤: 以规定的流量向仪器通入零点气,待读数稳定后(通常需要几分钟),在仪器菜单中执行“零点校准”操作。仪器会将该稳定值记录为“0.0” ppm或0.0% O₂。
3. 量程点校准:
◦ 目的: 校正仪器的测量斜率,确保在整个量程内的线性。
◦ 方法: 使用已知准确氧浓度的标准气体。例如,如果测量范围是0-1000 ppm O₂ in H₂,可以使用浓度为500 ppm或800 ppm O₂ in H₂ 的标准气。
◦ 步骤: 以规定流量向仪器通入标气,待读数稳定后,在菜单中输入标准气的实际浓度值,并执行“量程校准”操作。
注意: 现代分析仪通常具备自动校准功能。校准频率取决于仪器要求、使用频率和测量精度要求,可以是每天、每周或每月。
第三阶段:测量操作
完成校准后,即可开始正式测量。
1. 切换至样品气: 将气路从标气/零点气切换至样品气管道。
2. 稳定过程: 让样品气充分吹扫整个气路和传感器气室,以置换掉之前残留的气体。这个过程需要时间,直到仪器读数达到稳定。不要急于记录初始波动值。
3. 读数与记录: 待读数稳定后,记录测量值。同时记录测量时间、地点、气体流量、压力、温度等环境参数。
4. 便携式仪器采样:
◦ 若为扩散式,将仪器置于待测点,等待读数稳定。
◦ 若带采样泵,将取样软管伸到待测点,确保泵正常工作,等待读数稳定。
第四阶段:使用后维护与关机
正确的收尾工作能延长仪器寿命。
1. 气路吹扫: 测量结束后,强烈建议用高纯氮气或高纯氩气对仪器气路和传感器进行吹扫数分钟。这可以清除残留的样品气,特别是如果样品气中含有酸性成分或水分,能有效保护传感器和气路部件,防止腐蚀和结晶堵塞。
2. 关机: 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关机。有些在线仪器不建议频繁关机,而是保持待机或低功耗运行模式。
3. 清洁与存放: 清洁仪器外表,将便携式仪器存放在干燥、清洁、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
4. 定期维护:
◦ 更换滤芯: 定期检查并更换进气口的过滤器滤芯。
◦ 更换传感器: 电化学传感器有使用寿命(通常1-3年),当校准无法通过、响应缓慢或误差过大时,需更换。
◦ 气路检查: 定期检查整个取样系统是否有泄漏或堵塞。

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
• 干扰气体: 了解您的分析仪原理,注意是否存在干扰气体。例如,某些还原性气体可能对电化学氧传感器有影响。
• 样品气处理: 如果样品气高温、高湿、高粉尘或含有腐蚀性成分,必须在进入分析仪前进行预处理(如冷却、干燥、过滤),否则会损坏仪器。
• 读数异常: 如果出现读数漂移、响应迟缓或无响应,首先检查气路密封性、流量、过滤器是否堵塞,以及传感器是否到期。
后再次强调:本文为通用指南,一切操作请以您所使用设备的官方说明书为准!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