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03717111
氢气纯度仪的标定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的关键步骤,其核心是通过已知纯度的标准气体(标气)校准仪器的检测信号与实际纯度的对应关系,消除仪器漂移、环境干扰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原理的仪器(如热导法、气相色谱法、电化学法)标定方法略有差异,但核心逻辑一致,以下是通用标定流程及各类型仪器的具体操作:
一、通用标定前准备
1. 选择合适的标准气体(核心)
- 标气纯度需与仪器检测量程匹配:
- 检测高纯度氢气(如99.9%~99.999%):需用高纯度标气(如99.999%纯氢),并搭配含已知微量杂质的标气(如99.99% H₂ + 100ppm O₂ + 100ppm N₂);
- 检测低纯度氢气(如0~99%):可用中纯度标气(如90% H₂ + 10% N₂)。
- 标气需在有效期内,且配有合格证书(确保浓度准确)。
2. 仪器与管路准备
- 确保仪器通电预热至稳定状态(按说明书要求,通常热导法需30分钟以上,气相色谱法需1~2小时);
- 连接标气钢瓶与仪器的进样口,用专用管路(如铜管、不锈钢管),避免使用塑料管(可能吸附气体);
- 检漏:关闭仪器进气阀,打开标气阀门,观察压力表是否下降,确保无泄漏(泄漏会导致标气浓度失真)。
二、不同原理仪器的具体标定方法
1. 热导法氢气纯度仪(常用)
原理:通过标气校准仪器电信号与氢气纯度的线性关系(热导信号与纯度近似线性)。
步骤:
- 零点标定(可选,针对含杂质的场景):
若检测氢气中含氮气、空气等杂质,可用纯氮气(或空气)作为“零点气”(氢气纯度0%),通入仪器,待读数稳定后,按“零点校准”键,仪器记录零点信号。
- 量程标定(核心):
打开标气钢瓶阀门,调节流量至仪器推荐值(如一百~200 mL/min),将标气通入仪器,待读数稳定(通常3~5分钟,确保气体充满检测池);
按仪器“标定”键,输入标气的实际纯度(如99.999%),仪器自动将当前信号与该纯度关联,完成校准;
关闭标气,通入待测气体前,需用待测气体吹扫管路3~5分钟,避免残留标气影响检测。
注意:热导法通常只需单点标定(量程点),若检测范围宽(如50%~一百%),可增加1个中间点标气(如70% H₂)进行两点校准,提高线性精度。
2. 气相色谱法(GC)氢气纯度仪
原理:通过标气校准色谱峰面积(或峰高)与氢气浓度的定量关系(如外标法)。
步骤:
- 仪器稳定:确保载气(如氦气、氩气)流量、柱温、检测器温度等参数达到设定值并稳定;
- 进样标气:用进样阀(或注射器)将标气注入色谱仪,记录氢气的色谱峰面积(或峰高),重复进样2~3次,取平均值(减少偶然误差);
- 建立标准曲线:
若检测范围宽,需用2~3种不同纯度的标气(如90%、95%、99.9% H₂),分别进样并记录峰面积,以“峰面积”为纵坐标、“氢气纯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仪器通常可自动计算曲线方程);
- 校准完成:仪器后续检测时,通过待测气体的峰面积代入标准曲线,自动计算纯度。
注意:气相色谱法需定期校准(如每月1次),尤其是载气流量、柱温变化后,需重新标定;标气进样量需与待测样品一致(如均为1mL)。
3. 电化学法氢气纯度仪
原理:通过标气校准电流信号与氢气浓度的对应关系(电化学传感器信号与浓度通常为线性)。
步骤:
- 传感器活化:新传感器需先通入洁净空气或氮气活化(按说明书,通常1~2小时);
- 零点标定:通入纯氮气(氢气纯度0%),待信号稳定后,按“零点校准”键,仪器记录零点电流;
- 量程标定:通入已知纯度的标气(如90% H₂),调节流量至推荐值(如10~50 mL/min),待信号稳定(约2~3分钟),按“量程校准”键,输入标气纯度,仪器关联信号与浓度;
- 验证:用另一种标气(如80% H₂)检测,若误差在允许范围(如±0.5%),则标定有效。
注意:电化学传感器寿命短(1~2年),每次更换传感器后重新标定;标气中避免含腐蚀性气体(如H₂S),以免损坏传感器。
三、标定后验证与维护
1. 验证标定效果:
用另一瓶已知纯度的标气(或与标定标气不同浓度的标气)检测,若检测值与标气真实值的误差在仪器允许范围内(如±0.1%~±0.5%),则标定合格。
2. 标定周期:
- 日常使用:建议每月标定1次;
- 环境变化(如温度、湿度剧烈波动)、仪器维修后:需立即重新标定;
- 高精度场景(如实验室):可缩短至每两周1次。
3. 记录与存档:
每次标定需记录标气信息(浓度、批号、有效期)、标定时间、操作人员、误差值等,便于追溯和问题排查。
氢气纯度仪的标定核心是“用已知浓度的标气校准信号-浓度关系”,关键在于选择合适标气、确保仪器稳定、严格按步骤操作。不同原理仪器的标定细节虽有差异,但均需遵循“先预热稳定、再通入标气、最后验证误差”的逻辑,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