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泄漏检测仪器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09-08 来自: 郑州弘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4

氨(NH₃)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泄漏后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氨泄漏检测仪器广泛应用于制冷、化工、化肥、食品加工等领域。常见的氨泄漏检测仪器根据检测原理和使用场景可分为以下几类:


氨泄漏检测仪器有哪些


一、按检测原理分类


1. 电化学传感器法


- 原理:氨气体通过传感器透气膜扩散至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NH₃在工作电极上被氧化),产生与氨浓度成正比的电流信号,通过电路转换为浓度读数。

- 特点:灵敏度高(可检测ppm级,如0~1000ppm)、响应速度快(几秒到几十秒)、体积小、成本适中,适合在线连续监测和便携检测。

- 适用场景:车间、冷库、管道接口等场所的实时泄漏监测,常见于便携式检测仪和固定式在线监测仪。


2. 半导体传感器法


- 原理:氨气体吸附在半导体材料(如金属氧化物SnO₂)表面时,会改变材料的电导率,通过测量电阻变化换算氨浓度。

- 特点:结构简单、成本低、寿命较长,但灵敏度较低(通常检测ppm至%级),受温度、湿度影响较大,精度相对较低。

- 适用场景:对精度要求不高的定性或半定量泄漏检测,如家庭小型冷库、简易管道巡检。


3. 红外吸收法


- 原理:氨分子对特定波长的红外线(如10μm附近)有特征吸收,通过测量红外线被吸收的强度,根据朗伯-比尔定律计算氨浓度。

- 特点:抗干扰能力强(不受其他气体干扰)、精度高、稳定性好,可检测低至ppm级,适合高要求的在线监测。

- 适用场景:化工生产车间、大型冷库的连续在线监测,尤其适用于复杂气体环境(避免其他气体干扰)。


4. 光离子化(PID)法


- 原理:利用紫外光(UV)使氨分子电离产生电荷,形成的电流与氨浓度成正比。

- 特点:灵敏度高(ppb级)、响应快,但仪器成本较高,且紫外灯寿命有限(需定期更换)。

- 适用场景:高精度泄漏检测,如实验室、环保监测或高纯度氨系统的微量泄漏检测。


5. 催化燃烧法


- 原理:氨在催化剂(如铂)和高温下被氧化燃烧,释放热量使传感器电阻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变化反映浓度。

- 特点:适用于较高浓度(通常100ppm以上至%级)检测,对低浓度灵敏度不足,且易受硫化物等中毒影响。

- 适用场景:工业管道高浓度氨泄漏的快速检测(如化肥厂原料管道)。


二、按使用方式分类


1. 便携式氨泄漏检测仪


- 特点:体积小、重量轻、可手持,内置电池供电,适合现场巡检、临时检测或应急排查。

- 常见类型:多采用电化学或PID传感器,可实时显示浓度,具备声光报警功能(如超过阈值自动报警)。


2. 固定式氨泄漏监测仪

- 特点:固定安装在可能泄漏的区域(如管道阀门、设备附近),24小时连续监测,通过有线或无线传输数据至控制系统,可联动排风、切断阀门等装置。

- 常见类型:多采用电化学或红外传感器,具备高稳定性,适合长期在线监测,广泛应用于冷库、化工车间等固定场所。


3. 泵吸式/扩散式检测仪

- 泵吸式:通过内置泵主动抽取气体样本,响应速度更快,适合远距离或密闭空间检测。

- 扩散式:依赖气体自然扩散至传感器,结构简单,适合开放环境的实时监测。


三、其他辅助工具


- 气体检测管(比色法):通过抽取1定体积的气体,使氨与检测管内试剂发生显色反应,根据变色长度估算浓度,成本低,但精度低,适合快速定性检测。

- 红外热像仪(间接检测):氨泄漏后可能伴随温度变化(如制冷系统泄漏),可通过热像仪辅助定位泄漏点,但无法直接测量浓度。


选择氨泄漏检测仪器时,需根据检测浓度范围(ppm级或%级)、精度要求、使用场景(固定/便携)、环境干扰(如是否有其他气体共存)等因素综合考虑,优先选择符合行业安全标准(如防爆认证)的设备。


相关推荐

资讯导航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郑州弘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聚商网络

备案号:豫ICP备17038187号-2

  • 扫一扫加微信

郑州弘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专营 探测器 露点仪 分析仪 报警仪 等业务,有意向的客户请咨询我们,联系电话:15603717111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郑州弘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聚商网络 网站地图 XML 备案号:豫ICP备17038187号-2


扫一扫加微信

在线客服